在浙江省人民医院健康促进中心,有一群为了同一目标聚集在一起的小伙伴,“改变生活方式,让体重降下来”。
他们的减肥方式说起来很简单:少吃多动。但是,做起来可不容易,中心成立时报名的有300余人,如今一年过去,只有100余人还在坚持。其中,有24人在报名时及锻炼3个月后都做了体检,共减重166.2斤。
浙江省人民医院质量管理科主任、健康促进中心“教练”张勤教授建议,每餐进食前都要有饥饿感,最佳的运动方式是在家骑动感单车。
案例
从142斤减到123斤
陈观贵是健康促进中心的成员之一。
都说胖子都曾有过瘦的时光,陈观贵也不例外。他说,小时候家境贫寒,17岁中专毕业时100斤不到。开始发胖是在1990年前后,那时天天胡吃海喝不锻炼。直到2023年,身高164厘米的陈观贵,体重已达到142斤,体检发现好多指标超标,还得了脂肪肝。
在省人民医院健康促进中心,陈观贵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在饮食方面做到“先喝汤、后吃饭,增菜类、减主食,多蔬果、少荤菜”。天气合适,每天要沿着东河快走,从河坊街走到凤起路,约8公里。周末,还经常去爬山,杭城周边的山基本爬遍了。
渐渐地,他的体重降到了现在的123斤,腰围减了10多厘米,脂肪肝也没有了。他总结减肥的“八字真言”:嘴紧腿勤,充足睡眠。
周洁,是省人民医院的员工,参加健康促进中心之前,体重有125斤,经过近一年的运动,“骑单车,有时候快走”,体重已经减到了110斤。
浙江省人民医院健康促进中心谢飞医生调出24个人3个月的减肥数据,有的人减了一两斤,有的人减了10来斤,一般来说能坚持专家建议,都减得比较理想。有极个别没有坚持的,甚至体重还有所增加。
饮食
有饥饿感再吃
健康促进中心的“秘诀”是什么呢?其实很简单,就是要少吃多动,但怎样少吃,怎么多动,是有讲究的。
在吃方面,张勤教授提倡,餐前饥饿感。他解释:同心跳、血压、呼吸和体温一样,人体有很多生理指标,这些将伴随你一生。一段时间不吃东西,会有饥饿感;一下子多吃,会有饱胀感,这就是人体的生理感觉,它会真实地提示,你的身体能量需求是否亏欠或超量。虽然每个人的饥饿感和饱胀感程度不同,但代表了你目前的能量需求状况。科学已证明,七八分饱最好。我们无法规定你究竟该吃多少,只有靠你自己管理自己,这就是利用饥饿感来管理你的减肥行动。
饥饿感有两种,一种是生理性饥饿感,表现为饥肠辘辘,大汗淋漓,表示有低血糖现象。这时,我们如果测血糖,大多表现为血糖降低。这是生理性饥饿感,需要用进食来缓解。另一种是心理性饥饿感,表现为:到点就饿,过点就不饿。这时,测血糖的话,往往会发现血糖不低,不需进食。
建议根据饥饿感指导次日进食量。如果今天中餐前你没饥饿感,就意味着今天的早饭,你吃多了。我们建议,明天早饭少吃一点。如果今天晚餐前你没饥饿感,就意味今天中饭你吃多了,你明天中餐可少吃一点。
两餐间出现饥饿感时怎么办?身边备点干点心,稍微吃一点,能缓解一下饥饿感就可,但要注意,不能吃太多,不能当正餐吃。有时,喝点水也是可以抗饥饿感的,特别是大口喝水。
运动
在家骑动感单车
健康促进中心的成员,大家都有不同的运动方式,打篮球、跑步、爬山、骑单车、游泳……
“走路,心跳上不去;室外跑,PM2.5吸进太多;游泳,是很好的运动方式,但怕水质不好;爬山,膝关节容易损伤……”张勤说,他个人认为最佳的运动方式,还是在家骑动感单车。骑单车也要养成习惯,每周骑5天,阻力由小到大,运动时要及时补充水分,不要脱水。
很多人会说,工作很忙,下班后又要应酬、聚会,哪有时间骑?张勤说,这就得看把健康放在哪个位置了,是工作和聚会第一,还是自身健康第一。当然,有的人要上班,早上时间比较匆忙,那可以在下班后骑,建议在饭前或饭后2小时运动。
饭前运动过,能量消耗多,那晚饭岂不是要吃得更多,更容易发胖?其实,饭前运动后,人体内的血糖会升高,是一下子吃不下很多的。
在运动强度上,每分钟心跳要达到多少次?张勤给出了一个计算公式:(220-年龄)×(60%~80%)。比如40岁的人,220-40=180,再乘以60%~80%,大概每分钟心跳在108~14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