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金砖青年看福建》要为大家介绍的,是来自俄罗斯的青年导演韦罗妮卡。她与厦门大学志愿者欧斯超拜访了漳浦县佛昙镇的一户百年造船世家,原本,韦罗妮卡拍摄的主题是木船的传统制造工艺,但因为某种原因,计划被迫改变。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来自俄罗斯的韦罗妮卡又是如何应对的呢?下面我们先来听听韦罗妮卡的这次不寻常的经历。
《现场深一度》金砖特别节目
俄罗斯姑娘韦罗妮卡:这些木船让人叹为惊止!很为技艺传承人的精神所感动。
俄罗斯青年导演韦罗妮卡:我的主题是造船世家,我看了很多有关木船故事的精美照片。但当我来到这,我的制片人就和我说,我们无法拍摄木船了,因为他们现在只制造航海船了。是的,这是问题,我就很郁闷。
从造船世家的成员口中,韦罗妮卡与欧斯超得知,相较于普遍的玻璃钢船,木船的造价高、制造时间长,因此,现在的市场对木船的需求已经越来越小了。虽然他们依旧在建造木船,但为了迎合市场的需求,船厂已经投入到了钢质船的生产中。
造船技艺传承人杨良福:木船制造慢慢被淘汰了,但像我们佛昙这样的渔港,小船淘汰不了,因为小的渔船它比较实用,在我们近海需求量还是很大。木船制造是一种传承 ,我们老祖中传下来的宝贵财富,一代接着一代。
虽然木船拍摄不了了,但韦罗妮卡和欧斯超并没有灰心,两人调整好了新的计划,继续拍摄这个主题。在漳浦县佛昙镇的一个造船厂,韦罗妮卡见到了一艘正在建造的大海船,船身红蓝相间分外好看,船头上扬,似乎下一秒就要扬帆起航。工人们正在船上忙碌,焊接、刷漆,一系列的工作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年近古稀的林永麟先生,是这个造船世家的其中一员,他从事木船制作已经50多年了。他说,早在1890年,他的祖父杨鸿印就创建了这个造船厂,后来子承父业,造船技艺也就一代一代地传承了下来,造船厂也就有了上百年的历史。
造船技艺传承人林永麟:造船是复杂的建造工艺,这个技艺如果把它荒废掉,那就太可惜了,如果这个技艺没有人传承就不好了。
每逢端午节,在佛昙镇鸿儒江上都会举行赛龙舟,那一艘艘色彩鲜明、形状各异的龙舟,大都出自他们之手。
造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其工序繁杂琐碎,技术难度大,各方面都必须精准、精密,林永麟先生说,单单是学习如何造船,就至少要花上十几二十年的时间。而制造一艘中型木船,往往要五六个工人耗时几个月才能够完成。除此之外,造船的原材料也十分来之不易。
造船技艺传承人 林永麟:木头船造价也高,还有一个是木头也很难拿,木头不是说短短的都可以用,造那么大的船,也不怎么适应,所以装备什么的也是一直在改进,所以现在变成都在搞钢质船了。
福建手工造船的历史悠久,其中以泉州和漳州的漳浦更为突出。一项技艺的传承离不开人,但林永麟先生现在最担心的问题,就是造船技艺该如何传承。他对这项技艺的未来又有什么想法呢?
带着这些问题,通过我们节目中展现的韦罗妮卡的纪录片片段,一起来寻找答案吧~
↓↓(视频有点长,建议wifi下观看)
俄罗斯青年导演韦罗妮卡:主人公林永麟先生一生以造船行业为主,现代化的发展之后,越来越多人开始造铁船,但是林永麟先生一直在坚持,很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俗话说"好事多磨",虽然韦罗妮卡和搭档欧斯超出色地完成了短片,但其实在拍摄的过程中,两人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韦罗妮卡性子比较急,对于拍摄有很多想法与要求,但是因为种种原因,要求的东西没有办法实现,心里的落差感,难免让这对搭档产生了矛盾,但好在经过一次次地沟通交流,矛盾都顺利化解了。
纪录片中,韦罗妮卡使用了大量的俄罗斯音乐来作为背景音乐,像有大家耳熟能详的《四小天鹅舞曲》、《天鹅湖》等,外国音乐和中国传统技艺搭配在一起,竟也不觉得突兀。在这位俄罗斯姑娘看来,虽然俄罗斯的文化跟中国的文化有很大不同,但其中也有着不少相似之处。
厦门大学志愿者 欧斯超:其实我觉得这样子蛮好的,因为可能我们平时看的纪录片很多都是有点像中国古风音乐的这样子,但是你用了俄罗斯这些古典音乐之后,反而有种别样的风味,比较独特。
通过韦罗妮卡的纪录片,我们看到,林永麟先生回想起自己这几十年来的传承之路,也是感慨良多。他留下最具代表性的木船模型,不仅是要留下那段历史,更是要让这份技艺留下。想必,这就是韦罗妮卡与欧斯超,以"留木"为纪录片起名的用意吧。
感谢韦罗妮卡与欧斯超的用心记录,让福建传统造船这份百年技艺以另一种形式展现在了我们的面前。也感谢韦罗妮卡的奇思妙想,让我们发现了俄罗斯文化与中国文化有了巧妙的契合点,通过韦罗妮卡的作品《留木》,文化无国界再一次得到了最好的印证。
11位来自金砖国家的青年导演
在福建接受同一个“挑战”
17天里
创作11部微型纪录片
呈现他们眼中的福建
8月23日—29日19:10
福建新闻频道推出
《现场深一度》金砖特别节目
《金砖青年看福建》
敬请关注!
来源:《现场深一度》合作者:郑宇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