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泽州府城玉皇庙以元塑28宿著称于世,二十八宿塑像推断为元代大雕塑家刘銮的作品,代表了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最高成就,世所罕见,堪称国宝。
过一个具有传统文化韵味的中国年
晋城二十八星宿在春晚上的亮相,是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一次完美融合,通过舞台沉浸式的声画效果,把二十八星宿的面貌完整呈现出来。环形的银幕效果,让观众有一种仰望星空的感觉,凸显了二十八星宿的神圣。
文物活化利用的新路径、新举措
晋城市把二十八星宿搬上春晚的做法,是文化传承的创新之举,也是文物活化利用的创新之举。
文物本身是静态的存在,特别是一些非常珍贵的文物,更是需要被严格保护起来。文物的活化利用突破口,往往要从文物形象、文物内涵的延伸上来做文章,让文物符号化。文物符号化之后,就可以有新的载体,在新载体上进行各种活化利用,就激活了文物符号的价值,形成了一些收益,再用这些收益去反哺前端的保护,这样,就形成了文物保护与文物利用之间的循环,构建起了可持续的保护利用机制。
晋城市是文物大市,“二十八星宿上春晚”是一个很好的开端。未来,如果把“二十八星宿上春晚”的实践进一步放大,将来会有更多的文物拥有上春晚的机会。
近年来,在晋城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星宿文化名城已经成为了晋城市的一张文旅康养名片。二十八星宿照耀着巍巍太行山,也启迪着文物保护与活化利用的太行实践。
晋城市文物活化利用的轨迹
晋城全市现有文物总量达6700余处,其中国家重点文保单位72处。这些年来,按照《山西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文明守望工程”实施方案》要求,进一步落实文物工作政策、措施,出台优惠政策,确保当地文物“活”起来、“活”下去。
2023年按照《晋城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及古建筑保护工作的意见》,晋城市鼓励民间人士或企业积极认领文物。当年首批推出的50处社会守护工程认养项目,选择的是产权清晰、交通便利、生态良好、环境整洁的项目进行先行先试。
2023年山西文旅景区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制定了《郭峪古城、天官王府文物活化利用规划设计方案》,通过方案的落实,使晋城东方古堡可活化、能互动,探索出了山西省文物活化利用新模式。
2023年郭峪村的小狮院经过改造,变成了剧本杀的体验地。郭峪村还开放了地道,游客可以登城墙、观城楼、钻地道。在景阳商业街上,增添了茶馆酒吧、小吃、剧场等年轻人喜欢的业态。
晋城市博物馆馆长张建军认为:文创绝不仅仅是一件东西,更深远的应该是环境创意,是新型产业,不仅需要文化文物资源,更需要非常敏锐的眼光和新思维的渴望。晋城有丰富的文化文物资源,不仅需要对这些资源有高度的人文关怀,更需要不断思考怎样赓续文化传统,促成文创产业创造新型转化和创造性发展,提升文创的文化传播力。文创产品是博物馆陈列的延伸,被称为博物馆最后一个展厅。文创产品开发应是在文物保护和研究基础上的当代文化创造。作为文保人,更要加强对文物内涵发掘和价值解读,提炼内容精髓,物化创意元素,赋能于文明传承,使文创产品成为文化传播的载体,让观众把博物馆带回家。(晋城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
(责编:刘洋、李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