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慧生电视剧古装,民国史正传里的京剧“荀派”青衣创始人,四大名旦之一的荀慧生

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荀慧生电视剧古装,以及民国史正传里的京剧“荀派”青衣创始人,四大名旦之一的荀慧生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荀慧生,本名秉超,又名词,别号留香。1900年1月5日(清光绪一十五年十二月初五)生,原籍河南洛阳,姓筍(sǔn),其祖迁居直隶(今河北)东光县,后改姓荀。一生演出了三百多出戏,其中代表作为《元宵谜》、《玉堂春》、《棋盘山》等,与杨小楼、尚小云、谭小培一起称为“三小一白”。1927年和1931年两次当选“四大名旦”,有“无旦不荀”的美誉。

荀慧生的父亲荀风鸣务农,家境贫困,1906年带领全家到天津谋生,制作“线儿香”出售,但仍难维持生活,不得已将荀慧生及其兄慧荣以五十块银元卖给河北梆子班学戏。班主庞启发是著名的老十三旦侯俊山的嫡传弟子,他教徒严厉,生活上虐待徒众,绰号“庞剥皮”。

荀慧生进梆子班不久,庞就要他练“蹯工”。“蹯工”是旦角必练的基本功之一,要将木制铜箍的硬蹯绑在两脚上,靠墙而立,以一支香燃尽为准。荀年幼体弱,站立不稳,疼痛得有时晕倒在地。他几次想逃,甚至想死,都被好心的人悄悄地劝阻了。庞强调“夏练三伏,冬练三九”,索性要他成天踩着蹯走来走去。但经过这番苦练,他的“蹯工”打下了根基。

荀慧生北京故居

1908年冬天,不到九岁的荀慧生随着庞启发第一次在天津登台演面。庞给他取了个艺名叫“白牡丹”。此后,他们跑遍天津、保定一带的农村,搭野台或是赶庙会,随处演唱。

1910年,他随庞到了北京,搭入鸿顺和科班。北京人才荟萃,他在这里向不少名家学戏,《辛安驿》、《花田错》、《小放牛》等戏,都受过老十三旦侯俊山亲自指点。他还与一些著名梆子演员同台演出,大大提高了技步。这时,他喜爱上了京剧,常常背着庞启发暗自去看、去学。

1911年,荀慧生随庞启发加入北京三乐班(翌年改名正乐班),当时尚小云、赵桐珊(艺名芙蓉草)都在这个班,他们三人被誉为“正乐三艳”。这时荀慧生已开始学唱京剧的西皮、二黄,有时京、梆混演,俗称“两下锅”。荀慧生敏而好学,勤而好问。他成天理头学艺,反复琢磨,经过这一段苦练,技艺有更大长进。

荀慧生北京故居

两年后,荀慧生“倒仓”(即变声期,嗓音变哑),暂时停演养嗓。这期间他结识了一些名流,如画家胡佩衡、王雪涛、于非闇等人,关系颇好,交往甚密。这些名人纷纷出面跟他师父庞启发商量,建议让他正式改唱皮黄。庞无法逼迫“倒仓”的荀慧生登台,只好听从众议。于是荀得以聘请陈桐云为师,学唱昆曲和皮黄。不久,他的嗓音恢复得比以前更为清脆、响亮、柔和圆润,能演一些重头的青衣戏了。

到了1915年,荀慧生在庞启发这里应当满师出科,但因契约上没有注明起讫年月,庞启发不许他自立,仍只能继续为庞赚钱,直到1917年他才获得人身和经济上的独立自主。从此,他专门演出京剧,经常同台演出的有杨小楼、梅兰芳,余叔岩等。

1919年9月,上海天蟾舞台到北京聘请杨小楼组班“长胜社”赴沪演出。老生为谭小培,青衣为尚小云;刀马旦一角,杨指聘“白牡丹”荀慧生。荀功底深厚,扮演花旦、刀马旦都能把梆子和京剧旦角的表演融于一体,使上海京剧爱好者耳目一新。一时,“三小一白”誉满沪上。

荀慧生

荀慧生演出之余投师访友,博采众芳,丰富了自己的上演剧目。三个月后合同期满,杨小楼等北返时,天蟾舞台坚决挽留荀慧生,每月包银高达五千元。荀在上海一演再演,数年不衰,直至1924年始北返。在沪期间,他和沈少安、谢香玉、李桂春、盖叫天等海上名角合演了许多老戏和新戏。他还结交了不少文化界名流,曾拜著名画家吴昌硕为师,习山水画。后来他演《丹青引》时,能在八句慢板唱腔的同时,几分钟挥就一张条幅,观众赞叹不绝。

荀慧生回到北京后,声誉翘起。他崇尚革新,无论唱腔和表演艺术,乃至化妆、舞台布景,都进行了改革。在唱腔上,他发展和丰富了旦角“南梆子”、“四平调”、“汉调”等声腔艺术,说白尽量做到通俗易懂。

在表演艺术上,他赞同王瑶卿熔青衣、花旦、闺门旦、刀马旦于一炉的主张。他还吸收了小生、武生的表演技巧,甚至外国舞蹈的步法,大大丰宣了我国古代妇女的艺术形象,从而逐步建立起荀派表演艺术的独特风格。

1927年,北京《顺天时报》举行首届旦角名伶评选,梅兰芳《太真外传》、程砚秋《红拂传》、荀慧生《丹青引》、尚小云《摩登伽女》获选为前四名,从此,“四大名旦”之称蜚声中外。

30年代初,荀派逐渐形成。荀慧生在京剧上的建树卓著。首先,从20年代至40年代,他与剧作家陈墨香、舒舍予、陈水钟等合作,创作、改编、整理昆、梆、皮黄以至地方剧、时装戏等共二百多出,都是能发挥自己特长的。至今广为流传的有荀派六大喜剧、六大悲剧、六大武剧、六大传统剧、六大移植剧、六大跌扑剧。其中《红娘》、《钗头凤》、《红楼二尤》、《杜十娘》、《玉堂春》等,尤为他的拿手好戏。其次,他在化妆上创新,如改革旦角的发式化装、戏装等等。他创造了“坠马式偏凤髻”、“弯月蛾眉”,设计了绣花大坎肩、蝶形大云肩、二道裙、三道裙等,从而丰富了中国古代妇女的艺术形象。荀以扮演天真、活泼、热情的少女见长。他扮演的红娘,脍灸人口,“红娘”几乎与他的名字分不开了。

四大名旦合影

“九ー八”事变后,荀慧生激于民族义愤,多次到上海及其他地方义演,筹措经费,慰劳抗日义勇军。

1934年3月,伪满洲国成立时,敌伪派人到北平重金礼聘名伶去长春演出,荀慧生毅然拒绝,避往天津。抗日战争时期他在北平。当时,他为了身边一群人的生活,不得不继续演出,但受尽日伪汉奸的欺侮。他气愤之余,1942年竭尽所自开了一家留香饭店,想离开舞台,靠经商谋生,但他不善经营,不久即宣告歇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荀慧生多次带领剧团到全国各地为工农兵演出。他每到一地,注意观摩富有地方色彩的戏曲,吸取其精华。

1950年,他对《红娘》一剧又进行了修改,增加了《琴心》一场,这是从汉剧及京韵大鼓中吸取的营养;创作了《听琴吟》,从而使主要人物的性格更加鲜明。

1959年,为了向国庆十周年献礼,他重新整理了《荀灌娘》一剧,表演上兼有花旦、刀马旦和小生的特息,刻画丁一个少年有为智勇双全的巾帼英雄。

荀慧生剧照

荀慧生一生收徒弟甚多。1957年以前华行过正式拜师仪式的弟子有三十六名,其中著名的有童芷苓,李玉茹、吴素秋、赵燕侠、毛世来等。这些人全是带艺投师,各有自已的师承和艺术成就,再经过荀慧生指点,因而兼有了荀派艺术的特色。

1963年,旬慧生前往辽宁省教徒演戏,适逢周恩来到沈阳,看了他们两场演出,一场是以荀慧生为主演出的,另一场全是他的弟子演出。周看后对荀说:“慧生同志,你要多培养一些学生,让荀派艺术发扬光大。青年们演的不错,可是与老将比起来,就差的远了,主要是基本功不过硬。”荀在周的勉励下,更加用力培养教授艺坛新人。他晚年对京剧现代戏曾给予支持与关注,对京剧《祥林嫂》、《白毛女》、《刘胡兰》提过不少改进意见。在他写的《艺事日记》里,留有这方面的感想记述。

1968年12月26日,荀慧生因心脏病在北京去世。

京剧四大名旦之一的荀慧生先生是一位值得中华民族骄傲,值得后人敬仰的艺术大师。

荀慧生既非梨园世家,又无权贵支撑,他从一个一字不识的农村的穷孩子六岁被卖到戏班学唱梆子,在二十七岁就荣获京剧“四大名旦”的桂冠,成为与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并驾齐驱,独领风骚几十年的艺术大师!

二十八集电视连续剧《荀慧生》以大量详实的史料,以鲜为人知的故事向我们讲述了一个真实的令人信服的荀慧生;一个历尽坎坷,令人荡气回肠的荀慧生;一个被金钱、权势、美女包围而自强不息的荀慧生;一个深受民众喜爱而也深爱民众的荀慧生;一个不畏强暴有民族气节的荀慧生;一个为京剧艺术孜孜不倦追求,勇于改革创新,奋斗了一生的荀慧生!

好了,关于荀慧生电视剧古装和民国史正传里的京剧“荀派”青衣创始人,四大名旦之一的荀慧生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

Published by

风君子

独自遨游何稽首 揭天掀地慰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