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机场?湖南从这里飞向世界

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黄花机场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黄花机场:湖南从这里飞向世界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长沙黄花国际机场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在经费极其紧张的情况下,机场的建设凝聚了建设者巨大的心血。

从通航初期年旅客吞吐量几万人次,到现在的两千多万人次,航线网络从国内延伸到国外,跑道从一条到两条,航站楼从一代到三代,机场的建设从未止步,湖南与世界的距离越来越近。本报今天推出《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岁月留痕大地印记——湖南标志性工程巡礼》第七篇——《黄花机场:湖南从这里飞向世界》。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周月桂通讯员张移珍邓竹君于佳乐

7月30日,长沙黄花国际机场,高温酷暑中的天空,蓝得明净通透,大朵白云在开阔的机场上方缓缓移动。

巨大的飞机起起落落,带着人们的梦想在轰鸣声中起飞。

高空之下,机场建筑气势恢弘,T1航站楼与T2航站楼比翼齐飞。

↑2019年7月25日,长沙黄花国际机场。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傅聪摄

↑2019年7月25日,长沙黄花国际机场。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傅聪摄

↑2019年7月25日,长沙黄花国际机场。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傅聪摄

作为湖南第一个大型民用一级机场,长沙黄花机场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在经费极其紧张的情况下,机场的建设凝聚了建设者的心血。

1989年8月29日,正式开航那天,机场周围的山头上挤满了人,上千长沙人从市区来机场看“大飞机”。

从通航初期年旅客吞吐量几万人次,到现在的两千多万人次,航线网络从国内延伸到国外,跑道从一条到两条,航站楼从一代到三代,一直在成长的长沙黄花机场,见证了湖南飞向蓝天、走向世界的步伐。

前身

长沙南郊湘江边,一片高楼林立中,大托铺机场栖身于一片相对空旷的平地上,而城市在机场外围蓬勃生长。

这里,曾是长沙黄花机场的前身。大托铺机场属军民合用机场,长沙民航于1957至1989年进驻大托铺机场。

↑长沙大托铺机场候机楼。(资料图片)通讯员摄

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的王湘丽,在大托铺机场长大、在长沙黄花机场退休,她见证了长沙黄花机场的前世今生。

7月30日,她和朋友想看看原来大托铺机场的民航老航站楼,才发现不久前已经被拆除。

王湘丽记得从前那个航站楼很小,候机厅就像一个大客厅,里面有藤椅、茶几、烟灰缸,沙发上覆盖着米白色的钩花布。

机场里飞得最多的是苏制安-24飞机、伊尔-18飞机。高中毕业的那个暑假,作为机场子弟,王湘丽在机场实习,就是在伊尔-18飞机上做空姐。这是一种螺旋桨式飞机,飞行时颠簸很大。值乘时,她小心翼翼地托着盘子给乘客送水,也给每个人送去一只呕吐袋。

湖南民航当时还有一大重要任务,就是直接为经济建设服务。大托铺机场还承担着农田除草施肥、防治病虫害、遥感探矿等多种飞行作业任务。

改革的春风,为湖南的民航事业带来了活力。1985年起,大托铺机场有了自己的始发航班。

就在这个时期,高中毕业的汤芳招工到了大托铺机场,成为候机室客运员。汤芳回忆,当时乘机的条件很苛刻,需要单位开介绍信,每天只有几架飞机起降,每架飞机都是30多名旅客。

此时,湖南的经济、文化都在蓬勃发展。大托铺机场不能起降大型飞机,制约了民航客货运输的进一步发展。机场周边已逐步城市化,居民点稠密,无扩建余地。

据《湖南民航志》记载,早在上世纪60年代,民航湖南省局就在长沙东郊黄花乡附近为新建机场选址。但由于经济困难,一直未能实现。

1984年,新建长沙黄花机场报告,得到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复。机场最终选址在当时的长沙县黄花乡。

↑7月25日,长沙黄花国际机场。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傅聪摄

兴建

1986年春天,长沙市建设银行女职工姚建军,接到一个新任务,进驻国家重点工程长沙黄花机场项目建设工程指挥部,负责工程投资管理。

“大大小小几十个山包和水塘,荒山野岭,杂草丛生。”这是姚建军第一次看到机场地址的印象。

当年6月,长沙黄花机场工程正式开工,数千建设者夜以继日地奋战在工地上。

到1987年7月,难度大、要求高的挖填土石方工程基本结束。据1987年7月14日的《湖南日报》报道,为加快黄花机场建设,承担工程施工的铁道部第十二工程局500多名职工,抢晴天,战雨天,每天平均工作都在12个小时以上,仅用140多个可施工日,就拔掉24座山头,填平39口水塘,共计完成土石方430多万立方米。

黄花机场公路施工由当时的省路桥公司道路五公司(现湖南交水建集团旗下企业)承担。1987年2月,正当壮年的道路五公司经理罗建华,率领精兵强将,在进场公路边安营扎寨,誓言:“公路不修通,我就不回家。”那一年雨多,耽误了不少工期,雨季过后是高温酷暑。

罗建华回忆,项目工程施工投入不足300万元,经费相当紧张,但全体职工充满着为省会机场公路建设作贡献的热情,加班加点,勇于奉献,施工季节采取每日三班制,一人要工作两个班。那年除夕夜晚,罗建华坚守工地抢工期,没有回家和妻子、孩子团聚。1988年10月,机场公路顺利竣工。

附近的百姓都非常支持机场建设。罗建华记得,机场公路红线圈住了黄花乡黄垅村几户农民的房屋。当他去找这些农民商量时,他们没有提出更多要求,默默地搬离了祖祖辈辈居住的土地。

“能够参加重点工程建设,是一种荣耀!”姚建军说,工程建设实行军事化管理,白天晚上都不准回家,所有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都跟班作业。那时姚建军的孩子才几岁,她为此只能放下孩子住在工地,印象最深刻的是冬天的晚上施工到凌晨一两点,大家打着手电筒在寒风瑟瑟里回到宿舍的情景。

工程进行到后期,所有大托铺机场员工全部投入新机场搬迁准备工作中来。从1989年春天开始,汤芳和同事们,每天天不亮就坐班车从大托铺到黄花乡,路程两小时,在新机场做清理、绿化工作,天黑才回到大托铺。

看着机场一天天成型,年轻人的心里也是快乐明亮的。

工程提前3个月竣工。

“投资仅1.3亿多元,湖南建成了第一座大型民用一级机场,比外地同等规模的机场造价低得多。”姚建军说。

开航

1989年8月29日,长沙黄花机场开航那天,汤芳在现场做引导服务。新建航站楼外墙雪白,空旷的跑道,在蓝天的映衬下,格外美丽。机场四周的山头上站满了围观的人群,汤芳心里有压抑不住的荣耀感。

下午5时,一架波音757大型客机准时降落机场。人群激动,争睹“大飞机”。“以前见到的都是小型客机,波音757大型客机降落时,在现场感觉真的超级大。”汤芳说。

据《湖南日报》报道,时任省长陈邦柱在首航典礼讲话中说,黄花机场的通航,对促进我省对外开放、沟通国际间交往、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外资、促进旅游等许多方面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通航仪式结束后,波音飞机载着嘉宾在长沙上空盘旋了两圈。姚建军就是其中一员,在高空俯瞰大家建设的机场和秀丽的长沙风光,心情无比激动。

“晚上9时许,一架波音757飞机载着200余名乘客,冲天而起,向广州方向飞去。”这是1989年8月30日《湖南日报》头版的报道。报道说,长沙黄花机场是我省第一个国家一级机场,它的建成结束了我省只能停小型飞机的历史;与此同时,经由我省开出的航线,将由10条逐步增加到23条。

随后,民航湖南省局机关及所属单位正式迁入长沙黄花机场。从8月31日开始,经由我省的所有民航班机都在黄花机场起降。

↑1990年,19岁的汤芳(右数第二位)和同事,坐在长沙黄花国际机场停机坪上合影。图片来源:受访者汤芳

↑1992年,汤芳(第一排右一)与同事们将一班客人牵引上飞机以后,在飞机登机口合影。

1989年建成的长沙黄花机场,主要建筑和设施包括2600米的跑道、建筑面积6658平方米的航站楼,以及航管楼、油库、气象雷达站、机库等。

第一代航站楼设计年旅客吞吐量70万人次,包括国际候机口在内,机场设有5个登机口,通往的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广州、香港等,1989年当年旅客吞吐量6万人次。

↑长沙黄花国际机场第一代候机楼。(资料图片)通讯员摄

仅仅一年后,机场旅客吞吐量就激增到27万余人次。

↑1994年,民航大酒店售票处,前来购买机票的市民排起长队。(资料图片)通讯员摄

高飞

1990年,29岁的王湘丽来到长沙黄花机场做工程档案管理工作,后来成为湖南省机场扩建工程建设指挥部总工办档案组主管。

在王湘丽管理的档案里,从上世纪90年代,一直到今天,长沙黄花机场的建设与改造从未停止过。

1992年,停机坪扩建;1996年,新建安全检查办公楼;1997年新建仓库、南航停机坪……

到1996年,机场年旅客吞吐量已达178万人次,而1989年建设的航站楼年旅客吞吐设计能力仅70万人次。

第二代候机楼的建设迫在眉睫。

↑1998年,长沙黄花国际机场候机厅。(资料图片)通讯员摄

↑1998年4月,鸟瞰长沙黄花国际机场飞行区。(资料图片)通讯员摄

新航站楼于1998年9月正式动工。2000年8月,投资4.04亿元、建筑面积3.4万平方米的长沙黄花机场第二代T1航站楼完工。

↑1999年1月12日,建设中的长沙黄花国际机场。(资料图片)通讯员摄

↑1999年7月29日,建设中的长沙黄花国际机场。(资料图片)通讯员摄

随后,第一代航站楼被拆除。王湘丽赶在第一代航站楼被拆除前,留下了最后一张照片:“那是当时艰苦条件下创造的最优质的工程,是无数建设者忘我奉献的成果。”

进入新世纪,作为中部地区成长最快的航空港,长沙黄花机场的建设加速推进。

2006年7月,机场飞行区项目开工建设,将跑道由2600米延伸到3200米,远距离越洋飞行航线不再受到限制。

2009年6月,第三代新航站楼破土动工。两年后,这座21.2万平方米的T2航站楼雄踞机场,将航站楼面积整整扩大了8倍。

回忆长沙黄花机场扩建的历程,有一个人的名字频频被大家提起。他就是湖南省机场扩建工程建设指挥部副指挥长、总工程师宫永龙。2008年,他在体检后被告知,肺部有恶性肿瘤。之后的5年里,宫永龙带着图纸去化疗,躺在床上电话指导施工,将一张张设计图纸变成了现实。

2012年12月,机场飞行区东扩工程开工建设,次年12月,二跑道工程开工建设。

为避免对机场正常飞行造成影响,多年来,机场扩建工程都采用不停航施工。凌晨2时到6时的作业高峰期,上千名工人坚守在工地,停机坪上没有了飞机呼啸,取而代之的是机器的轰鸣。多年不停航建设,完成了业界称之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2017年3月30日,黄花机场迈入“双跑道运行”时代,能接待空客A380这样的“巨无霸”飞机。

2018年5月,阔别7年之久的T1航站楼经改造后再度投入运营,机场进入双航站楼时代。10月,T2国际指廊技改后投入运营。这年,机场旅客吞吐量达2500多万人次。

如今,T3航站楼和第三跑道也正在紧锣密鼓筹备中。根据规划,到2030年,长沙黄花国际机场将建设成为满足年旅客吞吐量6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75万吨的区域性国际航空枢纽。

7月30日,T2航站楼宽敞明亮的候机厅,登机服务室的徐文静正在现场服务,不时有旅客向她问讯,她一一微笑作答。

在她身后,是阳光灿烂的停机坪,停满了即将起航的飞机。

↑2019年7月25日,长沙黄花国际机场,客运服务部的徐文静在为旅客服务。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傅聪摄

↑2019年7月25日,长沙黄花国际机场。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傅聪摄

【亲历者说】

机场每一盏灯都让我觉得自豪

口述者:湖南机场建设指挥部飞行区工程部电气工程师张德清

1982年,我18岁,家人打听到大托铺机场招工,我就跑过去考试,跟高考一样,考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等,几百人应考,只要18个人,我是其中的幸运儿之一。

进入机场后,开始我被分到后勤服务部门,烧锅炉、做冰棒等。我当时还是个小青年,对什么都好奇,跟随洒农药的运-五训练飞机出去飞了一圈。飞机像手扶拖拉机一样响,一圈下来耳朵都快要聋了。

1983年,我第一次真正坐飞机出门,非常兴奋。坐的是安-24,从长沙飞武汉,票价18元,员工半价9元。邻座是一个外国男孩,帽子上戴满了徽章,他想用自己的徽章换我的工作人员徽章,我很不好意思,又不会说外语,只朝他摆手表示不行。这个徽章很珍贵,可不是装饰用的。

后来我通过学习成为一名电工。1988年,我到了长沙黄花机场项目建设工程指挥部,负责机场的灯光建设。机场通航那天,每一盏灯都让我觉得自豪。

机场航班越来越多,各航空公司经停黄花机场的航班更多地使用中大型飞机,对助航灯设备设施要求越来越高。

2008年机场助航灯光改造,我成为建设主力。工程要求在不停航的条件下作业,难度较大,每天都是凌晨两三点等航班结束以后才能进场施工,早上5点就要收拾清理准备退场。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工程2008年8月开工,次年3月就顺利竣工。

今年,为了迎接首届中非经贸博览会,充分展现湖南窗口形象,黄花机场又进行了夜景照明升级改造。

每当夜幕降临,繁忙的黄花机场便笼罩在七彩的光影中,实在太美了。

↑2019年7月25日,湖南省机场管理局,(从左至右依次排序)曾任机场候机员的汤芳、曾任机场财务合约部干事的曾志强、曾任机场工程档案管理员的王湘丽和曾任机场中心变电站站长的张德清一同翻阅《湖南民航志》。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傅聪摄

(周月桂整理)

链接>>

湖南省民用机场一览

1.长沙黄花国际机场,1989年8月29日通航,为4E级民用国际机场。目前,通航国内外145个机场,国际航线连接20个国家和2个地区的42个机场,长沙已经成为中国中部地区通往东南亚国家航线最多、航班密度最大的城市。2018年,完成旅客吞吐量2526.6万人次。

2.张家界荷花国际机场,1994年8月18日通航,飞行区等级为4D。地处世界知名旅游胜地张家界,是国内著名旅游机场、湖南省第二家国际机场、武陵山区唯一的国际航空口岸,在湖南省旅游产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张家界机场航线共计44条,通航城市43个。2018年,完成旅客吞吐量221万人次。

3.常德桃花源机场,始建于1958年,1965年开通常德至长沙客货航班,历经1986年、1993年、2009年3次扩建。目前等级为4D级机场。2018年,完成旅客吞吐量72.6万人次。

4.永州零陵机场,2001年4月30日通航,飞行区等级为4C。2018年,完成旅客吞吐量25.03万人次。

5.怀化芷江机场,2005年12月19日复航,为国内4C级军民合用机场。始建于1934年,是抗战时远东第二大战略机场,因抗战时陈纳德将军“飞虎队”进驻闻名中外,因中日双方在此举行的“洽降会议”而举世瞩目。2018年,完成旅客吞吐量49.8万人次。

6.衡阳南岳机场,2014年12月23日通航,飞行区等级为4C。在飞航空公司11家,航线共计16条,通航城市达到29个。2018年,完成旅客吞吐量81.6万人次。

7.邵阳武冈机场,2017年6月通航,飞行区等级为4C。武冈机场是国家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项目。通航后仅半年时间实现旅客吞吐量8.2万人次,2018年旅客吞吐量为46.9万人次。

8.岳阳三荷机场,2018年12月26日通航,飞行区等级为4C。从开航初期仅1条航线发展到目前16条航线。截至2019年7月30日,旅客吞吐量突破32.3万人次。

(张移珍整理)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Published by

风君子

独自遨游何稽首 揭天掀地慰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