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黄鹤楼诗句,以及黄鹤楼古今72名联录的相关问题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黄鹤楼是武昌的历史名胜,建于黄鹄矶上,俯瞰江汉,极目千里。得名由来,说法有二。一说是根据神话传说,云有仙人黄子安或费祎曾乘黄鹤过此。另一说则云黄鹄矶本名黄鹤矶,楼因山而得名。(一九八一年出版的《中国名胜词典》持此说。)
楼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二二三),至今已一千七百多年。在这漫长的时间中,屡建屡毁,凡十次之多。最后一次建于清同治七年(一八六八),焚毁于清光绪十年(一八八四)。现今重建的为历史上第十一个黄鹤楼,位于古黄鹤楼南面五百米处,是以清代造型为蓝本的,但比清代黄鹤楼高出两层。按计划在一九八四年黄鹤楼焚毁一百周年时全部建成。
黄鹤楼旧有楹联甚多,选比较出名的谈谈。
彭玉麟联云:
心远地天宽,把酒凭栏,听玉笛梅花,此时落否?
我辞江汉去,推窗寄语,问仙人黄鹤,何日归来。
彭玉麟是清代“中兴名将”(一八一六—一八九〇),曾任长江水师提督,坐镇武昌。他是以文人身份统兵的,精于联语。一八八三年曾官至兵部尚书,正是黄鹤楼遭焚毁的前一年。至于“我辞江汉去”是在何年,则不详了。
张之洞二联
彭玉麟题黄鹤楼联,“推窗寄语”的“语”字,也有作“慨”字的。以“推窗寄慨”来对“把酒凭栏”,较有韵味,也更切合彭玉麟“我辞江汉去”的心境。但“慨”字是虚字,与“栏”字相对稍欠工整。
张之洞(一八三七—一九〇九)任湖北学政时(一八六七年),重游黄鹤楼,题联云:
江汉美中兴,愿诸君努力匡时,莫但赏楼头风月;
輶轩访文献,记早岁放怀游览,曾饱看春暮烟花。
“中兴”云云,是因张之洞题此联时,已是在太平天国被清廷镇压之后的第四年也。以他的身份,当然要称为“中兴”的。他十三岁那年,回故乡南皮应童子试,曾游过一次黄鹤楼。这是“记早岁放怀游览”的本事。輶轩,则是古代帝王使臣所乘的一种轻车。
一八八九年,张之洞五十二岁,任湖广总督,在黄鹤楼旧址旁另建了一座“奥略楼”,义取自《晋书·刘弘传》“恢宏奥略,镇绥南海”。联云:
昔贤整顿乾坤,缔造皆从江汉起;
今日交通文轨,登临不觉亚欧遥。
湖广总督是军政长官,比“学政”的身份显赫得多,因此他的口气也大得多了(上联的用语就全是总督口吻)。他是清末洋务派首领,下联云云,则是切合他这个身份的。辛亥革命后,北洋军阀段芝贵曾护理湖广总督,亦有题奥略楼联:
放眼看江山,无限白云都过去;
题诗问鹦鹉,何年黄鹤复归来。
奥略楼后亦遭毁,旧址已荡然无存。
胡林翼李鸿章之联
黄鹤楼在武昌,因此清代曾任湖广总督及湖北巡抚的大官多有在楼中题联者,上述的张之洞是其一,另外还有三个督抚的题联值得一提。一个是胡林翼,他是咸丰五年(一八五五)任湖北巡抚的,联云:
黄鹤飞去且飞去;
白云可留不可留。
按照他们在武昌“开府”的先后为序,第二个是李鸿章,同治八年(一八六九)任湖广总督。他的联云:
数千里奔湍激浪,到此楼前,公暇一凭栏,江汉双流相映照;
十余年人物英雄,恍如梦幻,我来重访鹤,沧桑三度记曾经。
官阶是李高,联语也是他的长,但我觉得还是胡林翼那副较有情致,可云是以少许胜多许。
顺带一提清代有关督抚的官制,以便读者明了湖广总督和湖北巡抚的职权如何划分。清代沿明代旧制,总督和巡抚乃是差使而非实官,故仅有“关防”而无“印”。其本官则总督为都察院右都御史或兵部尚书衔,从一品;巡抚为兵部侍郎衔,正二品,间亦有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正三品。但事实上成为实官,而制度终清之世未变。虽总督主管军事,巡抚民事,实际上军政均归主持,两者不相统属。故督抚同城如两广、两湖、闽浙,常有扞格。光绪中叶,撤湖北、广东两抚,移福建巡抚于台湾。
端方的集句联
清代的总督是地方最高长官,综理军民要政,多管辖两省,如湖广总督管辖湖北、湖南,两广总督管辖广东、广西,但也有只管一省(如直隶总督、四川总督)及管辖三省的(如两江总督、东三省总督)。不过直隶总督虽然只管一省,但因为京城在它的省境内,却等于是总督的“班头”。巡抚则是省级的长官,只管一省的政事,论官阶也比总督低一级。不过巡抚却并非总督下属,公文往来,仍是属于平行的。官场习惯,称总督为“制军”,称巡抚为“中丞”。督抚上任都称“开府”。巡抚的驻地在省城,总督的驻地则有特别规定。如两广总督初驻肇庆府,后来就长驻广州了。(乾隆十一年,即一七四六年,总督策楞奏请移驻广州,自后历任相沿,不复回肇庆驻扎。)湖广总督则驻武昌,与湖北巡抚同一驻地。(这样的例子叫督抚同城,碰上这样的情况,常有督抚争权之事发生。)
闲话表过,再说第三个以督抚身份在黄鹤楼题联的人,他是在光绪二十七年(一九〇一)做湖北巡抚的旗人端方。联云:
我辈复登临,昔人已乘黄鹤去;
大江流日夜,此心常与白鸥盟。
集唐人诗句成联,颇有韵味。他任巡抚时,张之洞任湖广总督,张是唯我独尊的,他颇受抑制,后来张调两江,他兼署总督,方始吐气扬眉。有人说上联即暗指此事。
讽端方之嵌名联
还有一联是和张之洞有关的,张卸任湖广总督后,有人题联云:
四顾更无人,昔也哗然今也哭;
两朝曾论相,释之长者柬之才。
张之洞做了十多年湖广总督(一八八九—一九〇一),在任时擅权专断,许多人不满意他。但在他卸任后,端方以巡抚兼署总督,鄂人更加不满。因端方是个好“刮龙”的假名士,且又多方聚敛,民不堪命。上联“四顾更无人,昔也哗然今也哭”,意即以前对张“哗然”,现在却要为他之去而哭。下联说的“释之”和“柬之”都姓张,前者是汉景帝时的淮南相,后者是武则天当政晚年的宰相。
端方后来做两江总督时,曾有人作了一副嵌名联讽他。联云:
卖差,卖缺,卖厘金,端人不若是也!
买书,买画,买古董,方子何其多耶?
“厘金”是清代一种税制,水陆要隘,设立关卡以抽行商货物之税,大抵照物抽若干厘,故曰“厘金”。端方是个好“刮龙”的假名士,是有联为证的。
黄鹤重来白云尚在
在黄鹤楼题联的清代大官还有一个宋荦(一六三四—一七一四),联云:
何时黄鹤重来,且自把金樽,看洲渚千年芳草;
今日白云尚在,问谁吹玉笛,落江城五月梅花。
此联用李白的“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的诗意,写得甚为潇洒。
宋荦字牧仲,他的父亲宋权是明天启五年(一六二五)进士,官顺天巡抚。后来降清,官至国史院大学士。清廷以其“诛杀自成党有功”,在他死后追赠少保兼太子太保,谥文康。宋荦因属功臣之后,因此在他十四岁那年(顺治四年,即一六四七年),就得“应诏以大臣子列侍卫”,仕至吏部尚书。宋荦工诗词古文,他的画也很出名,水墨兰竹,尤其超妙。
书法家何绍基(一七九九—一八七三,道光进士)联云:
我从千里而来,看江上梅花,已开到红羊劫后;
谁云一去不返,听楼中玉笛,又吹起黄鹤高飞。
何绍基题此联时是在太平天国覆亡之后。“官方”称太平天国起义为“洪杨之乱”,他站在清廷立场,故而亦称为“劫”。(“红羊劫”指国家的大乱。“红羊”与“洪杨”谐音。)
但撇开政治观点不谈,这副对联还算是写得不错的。崔颢题《黄鹤楼》诗有“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之句,何联反其意而用之。“听楼中玉笛,又吹起黄鹤高飞”云云,也有一个颇为有趣的神话。
崔颢题诗青莲搁笔
神话传说,古代有个姓辛的人,在黄鹄矶头设肆卖酒,有个道士常来饮酒,辛不收酒资。道士要离开这个地方了,临行时用橘皮在壁上画一黄鹤,说:“酒客至拍手,鹤即下飞舞。”辛因此至富。一年后道士重来,取笛鸣奏,黄鹤下壁,道士遂跨鹤上天,辛即建此楼。黄鹤楼是三国吴黄武年间建的,这个神话自是子虚乌有。但神话也是文学的一种形式,不必那么认真去驳斥它。何绍基联中的“听楼中玉笛,又吹起黄鹤高飞”,就是根据这个神话。
用崔颢题诗的“本事”入联的还有一位清代名士李联芳(同治进士)。联云:
数千年胜迹,旷世传来,看凤凰孤岫,鹦鹉芳洲,黄鹄渔矾,晴川杰阁,好个春花秋月,只落得剩水残山,极目古今愁,是何时崔颢题诗,青莲搁笔?
一万里长江,几人淘尽,望汉口斜阳,洞庭远涨,潇湘夜雨,云梦朝霞,许多酒兴诗情,仅留下荒烟晚照,放怀天地窄,都付与笛声缥缈,鹤影蹁跹。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为崔颢《黄鹤楼》诗中的句子。据说李白登黄鹤楼见壁上有崔颢的题诗,因而不敢复题。联中之“崔颢题诗,青莲搁笔”即指此事。
以笔喻楼具巧思
在黄鹤楼许多楹联中,我最欣赏下面一联,作者是清代文人陈兆庆。联云:
一支笔挺起江汉间,到最上头放开肚皮,直吞得八百里洞庭,九十里云梦;
千年事幻在沧桑里,是真才人自有眼界,哪管它去早了黄鹤,来迟了青莲。
“一支笔”是以笔喻楼,而黄鹤楼又恰好是和著名的文人崔颢、李白有过文字因缘的,以笔喻楼,颇有双关之妙。此联文气奔放,构想亦甚新奇。陈兆庆是云南通海县人,光绪三年(一八七七)进士。
口气类似此联的,还有新化(在湖南省)文人周延俊所题的一联:
瓢饮长江,一吞六七千里;
笛横大别,三弄十二万年。
“大别”是指在豫、鄂、皖三省边境的大别山,西接桐柏山,东延霍山,是长江、淮河的分水岭。神话传说,有古仙人在此山吹笛,吹了三个乐曲(乐曲曰“弄”),人间已过十二万年。
不过,此联的口气虽然亦甚奔放,但我认为是比不上陈兆庆那一联的。因为陈联说的都是和黄鹤楼有关的景物和典故,此联只故作大言而已。
黄鹤楼上发牢骚
李鸿章做湖广总督,不满一年,就调任直隶总督,接任湖广总督的是他的哥哥李瀚章,当时传为“官场佳话”。
李瀚章是拔贡知县出身,他有个同年(即同一年获得拔贡的。旧例,同省别县之拔贡亦可称同年),名叫舒子超,见同年显贵,特地跑到武昌求见。哪知李瀚章竟然拒见,舒子超满肚牢骚,遂在黄鹤楼题了一联:
同榜贵人多,任他稳坐青牛,也向尘中谈道德;
相交知己少,笑我重游黄鹤,枉抛家累学神仙。
骑青牛出函谷是老子的故事,老子姓李,“稳坐青牛”云云,切李瀚章之姓。老子著有《道德经》(近说是《德道经》),上联的“任他稳坐青牛,也向尘中谈道德”是用老子的典故作反语嘲讽李瀚章的,意为:即任你稳坐湖广总督宝座,但你也配在世间谈“道德”吗?至于下联纯属自己发牢骚了。
还有两副黄鹤楼楹联值得介绍,一是薛湘林撰的:
一楼萃三楚精神,云鹤俱空横笛在;
二水汇百川支派,古今无尽大江流。
另一是佚名联:
太白无诗,独留千古恨;
长安不见,更上一层楼。
点银成金的例子
我曾在前面举过一个“点金成铁”的例子——阮元改孙髯翁的大观楼长联,现举一个改得好的“点银成金”(因原作虽逊于改作,但尚未至于是“铁”)的例子。清初有个颇有学问的官吏,叫鲁之裕(字亮侪,麻城人,康熙举人,官至直隶布政使,著有《长芦盐法志》),某年,过黄鹤楼,题联云:
到来径欲凌风去;
吟罢还思借笛吹。
后来不知何人替他把“凌风”二字改为“乘云”。论者认为改作更佳。因下比“吟罢还思借笛吹”典出李白诗句:“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其所借之笛,可理解为李白在黄鹤楼中所吹的那支笛。但上比的“到来径欲凌风去”,“凌风”二字却无与黄鹤楼有关的典故。改为“乘云”就不同了,因著名的崔颢《黄鹤楼》诗有“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句子。黄鹤入云,可理解为“乘云”。元代吴师道的《吴礼部诗话》就有一条说此诗首句为“昔人已乘白云去”,但此说只见于他的诗话,不知有何根据。
太白亭睡仙亭联
钱楷(清嘉兴人,乾隆五十四年,即一七八九年进士)题黄鹤楼联云:
我去太匆匆,骑鹤仙人还送客;
兹有良眷眷,落梅时节且登楼。
钱楷做湖北巡抚,只做了三个月,就奉召回京,另有任用。这副对联,可说是他对黄鹤楼的惜别之作。
黄鹤楼左方旧日有个太白亭,亦称仙枣亭,清代著名的学者、大官毕沅(一七三〇—一七九七,号秋帆,乾隆进士,官至湖广总督,著作有《续资治通鉴》《传经表》等书)题联云:
览胜我长吟,碧落此时吹玉笛;
学仙人渐老,白头何处觅金丹。
另佚名联云:
宛然海上三山,藐矣安期,先我亭前探枣实;
犹是江城五月,仙乎太白,与君笛里听梅花。
另一个曾任湖广总督的官文,则有题黄鹤楼的睡仙亭联:
偶然一枕游仙,蝶梦是庄庄梦蝶;
莫以半生嗜酒,醒人常醉醉人醒。
官文(一七九八—一八九一),字秀峰,满族,正白旗人。咸丰四年(一八五四)任荆州将军,配合曾国藩的湘军反攻武昌太平军,次年任湖广总督。
自下故深能容乃大
曾国藩也有一副题黄鹤楼联,提及官文。这副对联,其实是曾国藩在发自己的议论和感想,并非写黄鹤楼本身,我觉得有点离题,因此本来不想谈它的,但它有助于读者了解一些史实,而且对联本身亦有其特色(虽不切地,却切人),就谈它一谈吧。其联云:
有所怀便写,无可道便罢休,君莫问神仙,试想想崔李本事;
一自下故深,百能容故博大,我来望江汉,常殷殷官胡替人。
上联的“崔李”指崔颢和李白,他们与黄鹤楼有关的本事,人所熟知,不必赘述。下文的“官胡”就是指官文和胡林翼。
官文做湖广总督那年,胡林翼做湖北巡抚。督抚同城,官文虽不能说是碌碌无能,但才干是不及文武兼资的胡林翼的。他是总督,官阶比做巡抚的胡林翼高一级,但打仗却全凭胡林翼之力。官文在湖广总督任内所立的最大“军功”,就是依靠胡林翼从太平军手中夺回武汉。
曾国藩题黄鹤楼联中的“常殷殷官胡替人”,是以当年的主帅、今日的宰相(题联的确切日期不详,大约是在同治年间。其时曾国藩已拜相——同治元年,即一八六二年为协办大学士,同治七年晋武英殿大学士)身份写的,其意即是以“接班人”为念也。在曾国藩眼中,官、胡是一对“好搭档”。原来官文的“可取”之处,乃是有自知之明,他自知不及胡林翼,因而对胡曲意交欢,上任后,先去拜会胡林翼,并与之结为兄弟。《清史稿》亦有说:“当官文之在湖北,事事听林翼所为。”曾联中的“一自下故深,百能容故博大”固可作格言看(“自下故深”是要人谦虚才能深造的意思),但上一句“内在的本事”则是赞官文的作风的。
不过官文毕竟是因人成事,打仗的本事实在不行。同治六年(一八六七),他调任直隶总督(首席总督),次年就因阻击捻军张宗禹部失败,被清廷处分,不久卸任。再过三年(一八七一年)就死了。
定惊远岫凤凰飞
曾国藩题黄鹤楼联中的“一自下故深,百能容故博大”的下一句,其“内在的本事”是赞胡林翼的作风的。胡林翼不但自己能打仗,且善于调和诸将。湘军两员水师大将彭玉麟、杨载福不和,胡林翼亲自去拜访他们,为之调解,使他们和好如初。胡对曾国藩的帮助极大,咸丰十年(一八六〇),曾国藩升任两江总督,次年更上层楼,奉命节制浙、苏、皖、赣四省军务,胡林翼在军务方面为他悉心策划,在人事方面,劝他“包揽把持”“放胆放手”,这是针对曾国藩“弱点”的忠告。故曾国藩在胡林翼死后,盛赞他“赤心以忧国家,小心以事友生,苦心以护诸将,天下宁复有似斯人者哉”。又说:“从此共事之人,无极合心者矣!”(胡林翼死于一八六一年,其时太平军陈玉成部攻占黄州,迫近武汉,他惊扰成病,呕血而死。)
胡林翼也有题黄鹤楼联:“黄鹤飞去且飞去;白云可留不可留。”前面已谈过,不赘。
还有一副题黄鹤楼的佚名联,亦值得介绍。联云:
青莲莫怪我来迟,不敢乱题诗,恐被隔江鹦鹉骂;
黄鹤已随仙去久,倘教重弄笛,定惊远岫凤凰飞。
李白(青莲)虽不敢在黄鹤楼题诗,但却另有《登金陵凤凰台》一诗,首两句:“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仿崔颢《黄鹤楼》诗意,而又能另有机杼,论者以为他是有心与崔颢一较高下。
好了,关于黄鹤楼诗句和黄鹤楼古今72名联录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